浅谈吕敬人现代书籍设计中的整体设计观

摘要:吕敬人是在国内率先提出“书籍设计”的平面设计大师,他改变了国内平面设计界关于书籍装帧的概念;吕敬人的书籍设计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优秀的书籍设计,不仅仅是文本信息的输出,更重要的是搭建作者与读者之间精神交流的桥梁;二是五感美的综合体现,考究的书籍材料和精湛的印刷工艺,是塑造书籍形态的物质基础,是展现书籍美感的基本条件;三是整体化的视觉形态,所谓的书籍设计就是对视觉元素进行整体设计,使其富有层次、节奏感,使书籍内容更加丰富。
关键词:吕敬人;“书籍设计”;统一设计;五感之美;整体设计


一、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出版体制等诸多因素,国内对书籍装帧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装潢、装饰的层面,即为书籍作嫁妆、为书做包装的层次上。因此习惯称之为“书装”、“书衣”或叫画封皮。过去学术界对书籍装帧原意的解读不够全面与深入,导致书籍设计者对设计职责范围的认知存在偏差与局限,难以体现书籍装帧全方位的整体设计理念,使设计仅仅停留在增加商业吸引和审美表现的层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闭关锁国逐渐开始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并不断吸取新的理念和工艺,印刷技术不断革新,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历史证明这种变化对书籍装帧的影响是深远的。近20年来,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封面设计更为精致、插图更为丰富、排版更加灵活,书籍形态不拘一格,并且提出了书籍整体设计的理念,这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在阅读书籍时的视觉需求,还能够满足触觉、嗅觉等其它五感的需求。[1]

材料与工艺不仅是构成书籍整体形态美的一方面,而且也是书籍表现的特殊符号。不同材质和考究的做工会带来不同的五官感受和情感体验。将五感的设计意识融入书籍整体设计中,使材料、工艺和书籍内容完美结合,所以吕敬人的书籍设计既富有质感同时又有一种高贵的书卷气质。

二、吕敬人简介

图1 吕敬人

吕敬人(1947~,图1),出生于上海,中国平面设计大师、插图画家,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委会副主任。[4]吕敬人从小酷爱绘画,“文革”时他被分配到黑龙江兵团,由于他擅长绘画,所以常被调去机关、剧场、电影院做一些美工的工作。[5](P.20)

1989年(42岁)吕敬人留学日本,师从杉浦康平注2教授,学习书籍设计。1996 年(49岁),与宁成春、吴勇、朱虹等三人举办展览,并出版了《书籍设计四人说》,提出了“书籍设计”的概念,即通过书籍的整体把握,梳理文本内容,从封面到版式编排的由内而外的全过程。[7](P.3)1998 年(51岁)成立“敬人设计工作室”,2009 年(62岁)与吕旻注1共同设计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获“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吕敬人的导师杉浦康平,是一位被国际公认的日本平面设计界的巨人,他给吕敬人灌输了很不一样的理念,让吕敬人学习了关于信息编制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编辑设计注3,这导致了吕敬人书籍装帧观念的转变。[5](P.21)他让吕敬人明白了编辑设计不只是为书籍做装潢、美化和包装,更需要与作者、出版人、编辑共同商讨,将与书的内容对应的视觉形式和愉悦的阅读体验相结合,给读者一种多方位的感官享受。吕敬人从不单纯设计书籍的封面,因为他认为书是信息居住的房子,他曾经说过“一个人光脸长的好看没有内涵有什么用呢”,同时也拒绝把书籍和书籍封面作为两个单独的部分来设计。另外,他针对长期以来部分书籍封面过度装饰而内部平庸的设计现象,提出了整体设计的概念。吕敬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试图改变中国书籍设计固有的思维模式,在不断翻新的中国图书市场奠定了自己的专属地位,也使得自己的设计理念在中国图书领域独树一帜。

三、吕敬人“书籍设计”作品分析

在吕敬人看来,“书籍设计”是一个整体的设计,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将整本书的内在精神诉求贯穿于其外在的理性秩序中,以实现从视觉到触觉甚至到嗅觉的五感综合之美。当代在电子书籍的冲击下,读者对传统书籍的要求不断提高,读者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并不是单纯的理解文字,而是将整本书的编排同书籍的文字、图形和色彩相结合,带给阅读者五感的综合体验。设计师若想设计出完美的书籍设计,就必须研究读者的心理,从读者的角度进行设计,所谓的书籍设计就是对视觉元素进行整体化的设计,好的书籍设计也像是被设计师赋予了独特的生命气质,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美的享受,这也是书籍设计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1、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形式依赖于内容由内容而生,内容决定形式,同时内容又是通过形式表现的。书籍是储存文字信息的载体,是传播的媒介,其主体是书的内容,一本完整的书,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相匹配的形式。因此书籍的形态设计要在其内容的指导下,按照不同书籍内容赋予其适合的外在形式,从而将它的内容更真实、更丰富地表现出来。吕敬人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什么叫“形态”?“形”,就是外形,它是一个外在的造型、构成。比如“书”是一个六面体,是容纳知识的一个主体,它是感性的、外在的;而“态”是什么呢?是神态,神态是内在的精神表现,节奏的表现以及情节的表现,还有它的流动性、传递性,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6]文字、图形除了基本的传达功能外,更高层次的是它的表现功能,通过独特的创意形式进一步表现书籍的内涵,启发读者产生感应和共鸣,将读者引入一个更丰富的精神世界。显然这样的目的已不能仅仅通过对书籍封面进行包装设计和装饰所能达到的,需要设计师在反复理解、分析文本信息的基础上,与作者、出版人、责任编辑、印刷工艺者以及发行者共同商榷后,对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达成一致,商议并制定出系统而全面的书籍形态设计方案,将所有文本信息进行有创造性、建设性的有效整合,以此营造出一个完整的、创新的氛围和意境。

图2 朱熹大书千字文侧面

吕敬人设计了许多具有东方情调的书籍设计作品,为了更好地传达中国的本土文化,在设计书籍作品时,立足于书籍作品内容的传达,无论是外在造型还是精神气质都以保持原汁原味为目的,创作出新的书籍形态。在《朱熹大书千字文》中(图 1、2中),为了让人感受到朱熹千字文书法的粗拙、洒脱、强雄,书函采用桐木板为材质,仿宋代木板雕刻用激光将千字文的文本内容反向刻在桐木板质的函套上,外部结构以皮带串连,如意木扣锁合,装订成一种古朴的夹板装书籍形态,表达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体现书籍的原始容貌又便于翻阅。书函内又分为上、中、下三册,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单色特种纸进行封面印刷,同时分别取 “千”、“字”、“文”三个字中的笔划作为区分的基本符号,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内文版式上延续并强化了传统风格,在纤细严谨的文武线框架中注入狂劲、奔放的书法字体,粗细不等、一动一静达到烘托对比的效果,在扩张与内敛间取得和谐。全书从封皮设计到内容的处理都遵循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原则,统一中又不失变化,将中国传统文化蕴育于书籍形态设计的每个细节中,使外在造型与内在精神得以和谐。

图3 朱熹大书千字文正面

2、五感美的综合体现
书籍要成型,就要通过一定的材料和工艺流程来完成,因此考究的书籍材料和精湛的印刷工艺,是塑造书籍形态的物质基础,是展现书籍美感的基本条件。将材料与工艺进行有序、合理的搭配与组合,以此产生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五感”之美。书籍阅读与单靠视觉感受欣赏画作不同,一本书被读者拿在手中,不仅需要眼视还需要用心阅读、触摸甚至感受,翻开书时扑面而来嗅觉上的纸墨气息,以及随着书翻动时听觉上的沙沙声,由此调动起人的多感官刺激来品味一本书的真正韵味。在吕敬人的书籍装帧整体设计过程中,通过工艺与材料的表现融入了视、触、嗅、听、味的五感设计意识,书籍的整体之美不仅仅是单一的视觉问题,倡导多感官和多视觉的的“五感”之书才是其真正追求的书籍整体之美。

图4 怀珠雅集

如图3、4《怀珠雅集》该书以一套藏书票画集为设计素材,尝试和具体表现了“五感”之美,主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性。考虑到这本书将是一群热爱藏书票读者的好书,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书籍的质感和书卷气质,吕敬人对书籍的材质和工艺都进行非常考究的形态设计。《怀珠雅集》的设计中,吕敬人充分考虑材质的特性,采用柔和的手工宣纸、粗制的麻绳、质朴的瓦楞纸等材料的纹理特性和质感来呈现书籍的书卷气;用柔软细腻的薄纸结合线缀的方式装订成中国古籍的筒子页;封面的贴签保留了没有用工艺裁切过手撕的植物纤维和茎须;书籍内文的文字、图形和色彩的编排强调整体韵味的体现,色彩方面选用带有传统民间特色的红、黄、绿等纯度较高的颜色来装饰营造一种传统文化氛围。整本书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书籍视觉元素,并将其物化为书籍设计的各个视觉组成部分,选取恰当的的材料、装订工艺及形式,塑造出了极富中国特色和古典韵味的书籍新形态。

图5 怀珠雅集

访日学者吕敬人自留学归国后,便开始考察并分析中国的书籍装帧现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书籍设计”的概念。正如吕敬人所言:我们试图以这个概念,改变人们对书籍装帧的固有看法。“书籍设计”一词的提出,引起了出版界和海外同行的热切关注。[2]吕敬人认为书籍的设计必须是由内而外的统一,是书籍内部的信息功能与外部的形式审美的完整结合。吕敬人强调在书籍的设计中功能优先,功能与形式相辅相成,相互作用,通过功能的设计展现书籍的形式美感,运用不同材质来打造书籍的内涵和质感,重视以人为本,力求设计出符合每位读者需求和喜好的书籍设计作品。吕敬人通过他长期的创作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将每本书的封面与内容进行统一的设计,打破了长期以来只做封面的装帧设计格局,他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融入到作品中去,使自己的作品在平面设计界独树一帜,并被人们称之为“吕氏风格”。作为对目前中国书籍设计理论界贡献巨大的书籍设计大师之一、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开拓者之一的吕敬人,开创了现代书籍形态学,把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推向了形态美学的学术高度。[3]

3、整体化的视觉形态
书籍整体形态设计除了封面、开本、纸张、印刷和装订方式等方面外,就是要塑造一个整体化的视觉形态,书籍的视觉形态是由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视觉元素构成的,而视觉元素有强弱、大小之分,比如纯粹的文字形式,其视觉传达力是较弱的,因此,我们要结合图形和色彩去传达文中的内涵,而且同时要有整体化的视觉倾向。因此所谓的书籍设计就是对视觉元素进行整体化的设计,使其富有层次、节奏感,使书籍内容更加丰富,视觉元素编排得当会像一双看不见的手,引领着读者的阅读过程。[8]

图6 黑与白封面

如吕敬人设计的《黑与白》(图6、7),这是一本关于澳洲人寻根的小说。[9]其中反映了白人和土著人之间的矛盾背景,因此书籍设计中大量运用到三角形这一给人矛盾对立感的基本形,以穿插或嵌入的形式出现在封面和扉页中,从而反映矛盾冲突的文本内容。[7](P.7)整本书从封面到内文版式设计都运用黑白两色,与书名不谋而合,封面“黑白”两字分别交错印刷在白底、黑底上,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黑白二字进行图形化处理——模糊波浪化,使画面在矛盾对立之余产生柔和的动感,打破纯粹对立的呆板画面。关于澳洲让人容易想到的代表性动物便是袋鼠,因此整本书无论是封面还是内页的设计都融入了袋鼠元素,一组袋鼠跳跃奔走的动态线,横跨在书籍封面和内页上,给予读者一个紧扣主题的印象。正如吕敬人所言书籍是一个装载着丰富内容的六面体,为了表现书籍的主体内容,它的每一个面、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字、每一根线以及它的颜色运用、装饰手段都是升华其主题、表现其艺术性的符号。吕敬人在深层次理解书籍内涵的基础上,把书籍的文学信息从里到外、从文字到图像进行视觉化、抽象化、整体化处理,形成一只无形的手,引领着读者进入一个与众不同的书籍想象空间,激起读者对书籍内容的关注。

图7 黑与白扉页

在吕敬人看来文字不仅仅是传递信息之物,它还可以同图像、色彩联系起来——视觉化、抽象化、整体化,有秩序地出现在书籍作品当中。他率先提出整体设计的概念,倡导设计者在书籍设计时,不能把对书籍的装饰与文本内涵分隔开,而要与文本编辑紧密结合,从视觉语言角度出发,把握整体化的视觉形态,有层次、节奏地编排变化,来对书籍进行文字以外的视觉导读,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书籍的基本内涵并帮助读者理解书籍内容。

四、结语

吕敬人作为我国“书籍设计”概念提出的第一人,使中国书籍设计学科的发展迈出了一大步,为书籍设计领域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小成长在书画之家,使他对书籍有着独特的钟爱;作为一位平面设计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名书籍设计师,敢于挑战传统只为书籍做表皮装饰的观念。他对于当时国内书籍设计现状的不满,促使他在自己职业生涯中取得一步步突破性的成就,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书籍设计中的核心地位。而他一步一脚印的成长轨迹也正是我国书籍设计发展的历史,也因此毫无疑问地使得吕敬人成为大家心目中公认的中国书籍设计第一人。他常常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出设计师要把握书籍的时代特征,设计出让人不忍释卷的书籍设计作品,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视觉形式让其在设计界脱颖而出,他的书籍创作风格也因此成为了书籍设计界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吕敬人的书籍设计作品强调整体设计观念,通过对文本内涵的全面把握和理解,以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为出发点,考虑人们的阅读、欣赏习惯,对书籍内页每一面的文字、图形进行排版设计,运用有形的视觉符号来表达无形的文化理念,以突出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效果。通过材料和做工之美来表现五感之美,引领读者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了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进一步丰富了书籍整体设计的理念。其整体化的书籍设计实践,对当下和未来的书籍设计都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注释
注1:吕旻,吕敬人之子。
注2:杉浦康平(Sugiura Kohei,1932~),出生于东京,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建筑科,建筑专业出生的他对待书籍时,习惯从立体空间的角度出发进行剖析和研究,在书籍设计上他提倡从在书籍外部封面上用心思,变为从书籍内容文字到整体视觉效果来重新思考书籍设计的意义所在。
注3:编辑设计是指对整个文本传递系统的视觉化构想,设计师通过对全书和每个页面的视觉表达进行精心设计,涉及文字、图形和色彩等元素在内的主体信息的构架与编排,让阅读达到最佳视觉效果,让文本信息得到最完善的传达。
注4:文武线,在早期的铅字排版时,铅线中一细一粗的两条线并排,称“文武线”。

参考文献
[1]赵迪.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形态变异的审美取向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24.
[2]耿剑.书艺问道——吕敬人[J].连环画报,2016:73.
[3]张敏.不摹古却饱浸东方品位,不拟洋又焕发时代精神——吕敬人书籍设计的“融合之美”浅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3:84.
[4]宋艳华.论吕敬人的书籍设计观[D].聊城大学,2010:9.
[5]岳岩.吕敬人:传达纸语精神[J].中华手工,2012:20-21.
[6]吕敬人.全球文化VS地域主义——书籍装帧设计师吕敬人采访实录[J].城市住宅,2000:78.
[7]葛俊英.从吕敬人书籍创作谈现代书籍形态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3、7.
[8]周婕. 思考“读图时代”的书籍设计[J].设计艺术,2008:52.
[9]王四朋.现代图书设计艺术断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7.

图片出处
图片均来源于: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

作者
黄凤仪  吴  卫(湖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12 )
简介
1、黄凤仪(1993~),女,湖南益阳人,2015年毕业于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现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主修视觉传达设计。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校区木兰公寓,410006。TEL:15580043671.
2、吴卫(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学日本千叶大学デザイン学科。现为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分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现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和高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

文章已发表于《艺海》杂志2017年9月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网上采集的文章、图片,出于对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文章涉嫌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向info@idform.cn进行反馈,核实无误后进行删除

© 2013 ShenZhen IDFORM Industrial Design Co.,Ltd.

深圳南山区南山大道1088号南园枫叶大厦11j

0755-89969287

粤ICP备13013459号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外观设计,深圳工业设计公司,深圳工业设计,深圳艾德方工业产品设计公司